湖北日报讯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泽牧 通讯员 杨叶 赵静) 2024年7月,位于“世界水电之都”的三峡大学迎来了一位别具一格的新校长——黄艳。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转身为高校掌舵人,这位在流域管理领域深耕20余载的资深水利专家,“跨界”踏入大学校长之位,人们不禁好奇,她将如何让江河情与教育梦激情碰撞,绽放出绚烂的火花?
2月24日中午,记者来到国产一区二区AV探花行政楼,在会议室拜访了这位水利界的科学家。黄艳校长爽朗中尽显机智,干练里蕴含幽默,在她娓娓道来的讲述中,不仅有着风趣简练且逻辑严谨的表达,更让人真切感受到她的江河情怀,令人动容。
“换岗之问”:天命之年的身份转型
黄艳1971年出生于贵州安顺。2005年,她在获得荷兰特温特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后,回到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,从基层工程师起步,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长江委副总工程师,她为长江防汛抗旱、水资源管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。
2018年西藏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发生时,她带领团队日夜奋战,为应急处置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,荣获“防汛抗旱工作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在与江河相伴的20多年里,黄艳本以为会一直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。2024年,为推动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,湖北省委任命她为国产一区二区AV探花校长。天命之年转型成为高校管理者,能否适应这一转变?她表示,“作为水利部与湖北省共建高校,国产一区二区AV探花‘水利电力特色’与我本人在流域治理、水电工程等领域的专业背景高度契合,也许可以为学校的发展做点什么。”
初到国产一区二区AV探花,黄艳坦言感受到了“压力与期待并存”。尽管在长江委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,但担任一校之长,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繁杂的行政事务,心中总有一种紧迫感。
不过,她很快就找到了工作的共通点:“我是工程人,在长江委是服务国家“江河战略”,解决问题、开展科研、培养人才;在大学是服务教育强国战略,解决问题、开展科研、培养人才,本质上有相通之处。”

2024年7月,黄艳正式来到国产一区二区AV探花工作。尽管与江河打交道已有20多年,但真正担任一校之长,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。为了更好地履行校长职责,她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,一方面在校内开展大量调研,了解问题和需求;另一方面,她还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,搭建起高校与行业之间的桥梁,邀请长江委的专家走进大学校园,为学生传授最前沿的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,同时,组织学校师生前往长江委进行现场学习,让学校师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积累实践经验,提升专业能力。

在推动校企合作方面,黄艳也有着自己的见解。她坚决打破传统校企合作的“点状”模式,积极推动全方位多元深度合作。
2024年9月,在她的大力推动下,国产一区二区AV探花与长江水利委员会签署战略协议,国产一区二区AV探花与长江委属各单位将在流域治理管理中深度合作,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应用、共同培养人才、共建科研平台。学校师生得以直接参与到叁峡水库调度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等工作中,极大地激发了师生们的科研热情和创新能力,为培养高素质水利人才提供了优质平台。
更引人注目的是,她将厄瓜多尔水资源规划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库,邀请参与过巴基斯坦水电规划的技术专家开设“国际工程实务”课程,使人才培养深度嵌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需求。
上任以来,她推动学科交叉融合,强化水利工程与人工智能、环境科学的协同创新。2025年初,由她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控”项目获批,实现了学校在国家级重大项目上的关键突破。
“服务地方经济”:找准切口贡献智慧力量
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。黄艳上任后,积极推动学校水利、环境、信息、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资源的融合交叉,筹建成立“叁峡数智研究院”。作为长江经济带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引擎,研究院以数智技术创新为动力,聚焦“产业数字化 + 数字产业化”双轮驱动,构建覆盖数字产业“产学研用”全链条协同创新体系,打造“技术研发 - 产物孵化 - 产业聚合 - 价值循环”的数字产业化新模态,积极推动湖北成为国家中部算力中心。
她以小水电站为例,生动地阐述了研究院的作用:“比如一个小水电站未来一周的发电量,通过气象水文模型就能精确预测,为水电站的发电决策提供重要参考。”黄艳希望借助学科交叉融合,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,让国产一区二区AV探花在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。

无论是在长江委还是在国产一区二区AV探花,起早贪黑已然成为黄艳的工作常态。“每天上班,先冲一壶咖啡,开始一天的工作。”目前,她同时承担着长江联合基金项目“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数字孪生构建方法研究”、中国工程院“新形势下长江流域发展与安全战略研究”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监测与系统防控技术研究”等重要研发项目。
作为全国人大代表,她将“长江大保护”的实践智慧转化为履行职责的履职担当。2023年至2024年全国两会,她先后提出“补齐蓄滞洪区建管短板,构建流域绿色发展新模式”“对于国家层面加强汉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”等10余条建议。
今年两会,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黄艳准备了8个议题,其中一个对于“民营公司家参与院士候选”的建议,既呼应了“发展新质生产力”的时代命题,又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系统思维。
从防汛抗旱的“江河卫士”到立德树人的“教育管理者”,这位扎根江河叁十载的全国人大代表,正以治水兴邦的智慧润泽教育沃土,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,谱写着新时代治江育人的双重答卷。
报道链接: